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7



当前正在展出的热门展览

(请滑动查看 共计10个)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博热搜榜榜单梳理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系列展览
六朝博物馆永恒的绚美——希腊时代彩陶及普利亚艺术文化特展
浙江自然博物院人类的奥秘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改陈
天津博物馆聚赏珍玉——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四川博物院盛世莲开一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
上海博物馆“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
山东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


更多热门展览查询:

「中博热搜榜」最新榜单及指数工具查询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6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47期)“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3年8-9月以来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全国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



  • 故宫博物院 

    (2023年9月2日-11月30日)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期待以展览形式,带领观众体悟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以茶载道,阐释崇尚和谐的中华“和文化”。



本展览分四个单元,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第一单元“茶出中国”,主要展示了数千年间种茶技术的提升和备茶方法的变化,以及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单元“茶道尚和”,茶道千载,以和为尚。茶与器的讲究,备茶方法的选择,品茗环境的营造,无不贯穿着中国哲学“和合”思想。


战国 原始青瓷碗及茶叶遗存 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茶路万里”,茶和天下,美美与共。本单元中,来自海外的茶器精品、清代宫廷中的不同民族地域风格茶器将集中亮相,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



第四单元“茶韵绵长”,中国茶产业发展举世瞩目,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此单元的40余件展品,系统展示了我国现代茶产业的划分体系、制作工艺,以及南茶北引、太空育种等工作的丰厚成果。



时至今日,全球已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生产茶叶。历经千年发展,茶伴随着文化交流、科技进步,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滋养当代,也必将绽放于未来。



  •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

(基本陈列)


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9月15日10时,首批观众步入展厅,标志着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走入大门,一条展现中国历史发展时间线的“历史大道”在眼前展开。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其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是国家大型历史文化、考古文物的展示与传播中心,以考古学的视角讲述中国历史。



该馆基本陈列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点,展厅面积7000余平方米,共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通过中国历史研究院珍藏的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和珍贵古籍文献,集中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 闵行区博物馆
(2023年9月15日-11月26日)

“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再现了明万历年间礼仪制度、宫廷生活、社会经济、艺术文化、中外思想交流的瞩目风采和繁荣盛况,让观众透过晚明的盛世余晖,感受在早期全球化历史进程的逐渐影响和冲击下,新旧交替、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中国·万历”。


展览分为“明潢贵器”与“辉映万邦”两部分,以万历帝后的冠冕服带、陪葬明器、宫廷用具、青瓷书画、金银货币等为实物载体,再现万历王朝“仪礼永续”、“事死如生”的仪式观念,展示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呈现明晚期社会文化的千姿百态和卓越成就,以及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贸易往来。


展览汇集金翼善冠、金爵、大碌带、青花梅瓶、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银鎏金云龙纹漱盂、嵌猫睛石金簪等116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带来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映衬下的万历·盛宴。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基本陈列)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陈列展览策划以“思想高度、学术深度、人文温度”为原则,构建了“159”多样化的展览体系。《浙江一万年》通史陈列,用考古成果和文物构建浙江宏大的历史,突出浙江历史的高光亮点,以及稻作、丝绸、瓷器等的起源,体现浙江人文和科技发展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


5个浙江文化专题陈列,从青瓷文化、海洋文化、宋韵文化、书画文脉和名人文化出发,解码浙江独特的文化基因;9个功能拓展和体验陈列,既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又兼备科技感和体验感。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浙江一万年”展览以时序为脉络,呈现浙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一万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文明璀璨;两千年古越,精耕勤战;一千年两宋,东南乐土;一百年红船,辟地开天。一代代浙江人继承弘扬历史积淀的“浙江精神”,谱写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绚丽的“越地篇章”。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2023年8月29日起)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由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资深策展人蔡琴策划,历时3年,经由策展、设计、原创音乐、美术、数字艺术、数字人文等多个专业的国内一线专家、团队共同打造。


展览由4个体验部分构成,分别为《倾听》沉浸式艺术装置、《丽人行》沉浸式美术影片、《探秘》沉浸式场景交互及《丽人行》数字人文大屏探索。“丽人行”是浙江省博物馆于2021年推出的展览品牌,目前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展览矩阵,获各级各类奖项十余次,受到了业内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2021年3月8日,“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上线,汇集了32家博物馆的1000余幅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可供手机、网页双客户端观看,开创了云展览的2.0模式。展览内容、藏品库及文创、学术研究等版块至今仍在不断更新,合作博物馆也扩展到了国内外40余家,以其独特的展览方式和对古代女性题材文物的全新视角,引发了一波云观展热潮。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已是“丽人行”系列中的第4个展览,也是“丽人行”展览团队不断探索展陈创意的最新成果,在积淀3年策展经验的基础上,汇聚庞大的古代女性图像数据库,巧用数字技术,精心设计,创新转化,为观众带来一场影院级的沉浸式视听盛宴。

  • 陕西历史博物馆
(2023年8月15日-11月14日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策划主办的原创展览“盛世唐音——唐代乐舞文化展”,2023年8月15日在国宝厅正式对外开放,展期三个月。


本次展览以唐代乐舞为主题,以乐舞典型代表唐三彩载乐骆驼俑为主,结合大量反映唐代乐舞题材的图文资料,全方位呈现盛唐缤纷绚丽的乐舞表演艺术与风格。


展览分为“丝竹之音”“瑞彩蹁跹”“中西交融”三个单元,分别从唐代美妙动听的音乐、婀娜多姿的舞蹈、乐舞文化的交流三个方面展示了唐代乐舞艺术的最高水平,勾勒出中外乐舞交流、文化融合的发展历程,彰显大唐盛世兼收并蓄、乐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 山西博物院
(2023年9月16日-12月17日)

“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汇集了三十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百余件文物,利用黄河流域的青铜器讲述青铜文明的故事,通过精品文物、历史文献、辅助图片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实物与手段,展示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铜刀
齐家文化(距今约4200-3600年)
长10.5厘米,宽2.2厘米 
甘肃省广河县排子坪乡马奴来售
甘肃省博物馆藏

本展分为黄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和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四个部分,通过青铜器物、历史文献、图片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实物与手段,展示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体现中华礼乐文化与社会礼制的演变。

铜臂钏
齐家文化(距今约4200-3600年)
高5.4厘米,直径7.1厘米
齐家文化博物馆藏

展览以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发展和中华礼乐文化的演变作为展览的明暗线索,两条线又共同形成一条主线,讲述中华古代社会礼制形成的过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无数华夏儿女,孕育了厚重的大河文明。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三足提梁盉 商代口径5.5厘米,通高29.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 天津博物馆
2023年8月26日-11月15日)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为利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天津博物馆特举办“霸业——山西博物院藏晋国青铜文物特展”。


展览汇聚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两周时期青铜器之精粹150余件(套),它们造型多样、纹饰华丽、工艺精湛,展现了晋国六百余年历史的发展脉络、晋式青铜器的独具特色以及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灿烂;同时,本展览也是山西地区多项重大考古发现的一次集中亮相,广大观众可通过出土文物近距离领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风采。

错金带钩 春秋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此外,展厅中设置了一处艺术场景“千乘”,以波浪型结构和吊线悬挂的方式,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千军万马并驾齐驱的壮观场面,通过两侧的反射玻璃折射主体造景,强化了视觉效果;展厅结尾处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以增强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参观的趣味性。

艺术场景“千乘”

  • 南越王博物院
(2023年8月22日-12月10日)

8月22日,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展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为南越王博物院在广州考古70年、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之际推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系列展览”,旨在展示与纪念一代代考古人及文博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华夏文化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本展共展出205件(套)精美文物,分为涛起城池、卓卓商邑、古粤文明三大部分,通过文物资料与文献研究的结合,系统地展示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数年来的工作历程与重要研究成果,勾勒出盘龙城从兴盛到衰落三百年的历史脉络。同时,展览结合岭南地区受中原文化辐射下的历史遗存和先进原始瓷制造技术向北扩散的考古例证,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内部的碰撞与相互交融。



同时,展览结合岭南地区受中原文化辐射下的历史遗存和先进原始瓷制造技术向北扩散的考古例证,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内部的碰撞与相互交融。“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博物院推出此次展览,正是助力公众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重要举措。

弦纹铜鬲 1974年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 温州博物馆
(2023年8月4日-12月3日)

“金榜题名——馆藏清代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翰墨展”遴选温州博物馆和瑞安市博物馆藏清代23名状元、11名榜眼、14名探花翰墨真迹,展出书法、绘画、信札等88件/套,其中不乏翁同龢、张之洞、王文治、陆润庠、张謇等名臣、名家作品,亦有瑞安探花孙希旦的墨宝。观众可在领略一甲进士书画、文学造诣的同时,或可在笔墨中窥见其及第密码与温州交谊。

清 于敏中 乾隆二年(1737)状元 行书六言联
温州博物馆藏

自古以来,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希望通过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然金榜题名何其难!清代科举,读书人一般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的层层筛选,方能进入殿试,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清 王文治 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 行书五言诗扇面
温州博物馆藏

科举取士有其历史功绩,到清代时,其弊端与日俱增。探花张之洞曾上书:“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而今,科举已成云烟,但“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却历久而不衰。


上一期榜单回顾:
相关阅读:
20项指数全面采‍集!中博热搜榜评价体系更新

编辑:盛贺旗
审核:吕栋林
监制:博物馆头条



推荐阅读

●  投稿邮箱:icurator@foxmail.com●「文博预算通」为全国博物馆免费做预算 科学编制特展规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