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中大出版社·2017四分之一書單

2017-04-03 港中大出版社 不激不随

2017年的前1/4已經過去了,想想是不是也有點驚恐?


今天,先把我們三月出版的幾本新書集體介紹給大家~此後,我們還會推出更詳細的介紹和更有意思的書摘。就當我們今天給大家種草吧!


更早的書單請見:港中大出版社一月新書(好書成群來)


四分之一,不多不少,繼續努力呀!




夏志清論中國文學

(精/平裝)


夏志清 著 • 萬芷均等 譯

劉紹銘 校訂


本書介紹


本書是繼《中國現代小說史》和《中國古典小說》後夏志清教授留給中國文學研究的寶貴財富。書中十四篇文章均為其在哥倫比亞大學當教授時寫成的。第一部分三篇文章從批判角度審視中國文學,並探問西方學者研究中國文學的方法。第二部分討論元劇《西廂記》及明代劇作家湯顯祖作品中時間的因素與人生短促的主題。第三部分六篇文章探討中國傳統與早期現代小說,研究《玉梨魂》和《老殘遊記》等的篇章均為作者上佳之作。最後一部分專論現代小說,專文分析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和女性在共產主義小說中的角色。

 

「夏志清無疑是六十年代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小說評論家。……這本集子的學術文章不僅出色,更是真正值得稱作那個已濫用的形容詞——“seminal”,極具開創性。」

韓南(Patrick Hanan),哈佛大學




男工·女工

當代中國農民工的性別、家庭與遷移


杜平著

本書介紹


農民工的興起,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社會變革之一。本書與以往的農民工研究不同,作者基於對其群體分化與差異的認識,打破將之視為鐵板一塊的研究取向,不止停留在對女性工廠經驗的關注上,而是進一步從性別的角度分別探討男工與女工在工廠內外的生活,並且檢視他們在城鄉遷徙過程中性別身份與家庭身份的變化。


作者對農民工生活處境進行了深入的民族誌研究。他們的故事,揭示了個體所體驗的緊張與憂戚,承載著家庭渴望改變命運的訴求和努力,也透視出社會轉型和結構變遷中深層次的矛盾。

 

「《男工·女工》是一本以詳實田野為基礎的民族誌,描繪出一個流動中的中國社會,農民工如何在工廠與家庭、城市與農村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關心階級和性別議題的讀者,這是一本具有啟發性的好書。」

潘毅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女工》作者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有關「中國」與「周邊」概念的再澄清


葛兆光  著

本書介紹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

 

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可以說,這是葛兆光教授對這一主題最完整、最準確的闡述。




吴耀宗全集(精/平装)

第二卷:九一八至太平洋戰爭前夕(1932–1941)(上、下兩冊)


邢福增  編

本書介紹


吳耀宗(1893–1979),基督教「三自革新(愛國)運動」發起人,近百年中國基督教歷史中極具爭議的人物,其神學思想及生平長久以來均為中國基督教史的重要議題。《全集》共四卷(七冊),按吳氏生平思想分期編輯,每卷按文章出版日期編排,另附由其兒子珍藏的未刊文稿,包括日記摘錄及文革期間的檢討等。每卷均有導論介紹及闡釋有關階段吳氏的生平及思想要旨,以便讀者認識及掌握其思想。


《全集》第二卷收錄了1932至1941年間吳氏已刊著作及未刊文稿、日記摘錄等,呈現其九一八至太平洋戰爭前夕的思想。




政體、文明、族群之辯

德川日本思想史


呂玉新

本書介紹


本書探究十七至十九世紀日本數個重要學派的產生與論爭。作者詳考原始文獻,論證西學東漸與明末思想對日本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異於學界通識之新說。作者指出初期水戶學具有尊虛君敬幕府之深意,古學主論與發展,國學與後期水戶學則日益走向極端狹隘民族主義的道路。

 

「本研究從德川古學、水戶學及國學探討日本近現代狹隘民族主義的思想淵源。作者使用大量原始文獻及日英中文的研究成果,窺看近世日本人如何從政體、文明及族群的討論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及定義日本的國體。對日本思想史感興趣者值得參考。」

吳偉明(香港中文大學)




Poverty in a Rich Society

The Case of Hong Kong


Edited by Maggie K. W. LAU and David GORDON

本書介紹


Hong Kong has remained a wealthy financial hub but its income inequality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any developed economy. The growing unequal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overty in Hong Kong have aroused public concern. This book brings together some of Hong Kong’s and the UK’s leading experts to examine poverty in Hong Kong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1,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poverty, and the extent of 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Hong Kong society, 2, poverty and health as well as child poverty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Hong Kong, and 3,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in Hong Kong. On this basis, this book timely advanc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 measurement, and will inspire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policy analyses for better policy initiatives.




Senses of the City

Perceptions ofHangzhou and Southern Song China, 1127–1279


Edited by Joseph S.C. Lam, Shuen-fu Lin,

Christian de Pee, and Martin Powers

本書介紹


In the nine original essays collected in this volume, cultural historians,literary scholars, an art historian, and a historical musicologist set out to recover the sights, sounds, and smells of the Southern Song Empire (1127–1279) and of its capital at Hangzhou (then called Lin’an). They remind the rea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dance in the lives of Song literati, of the sense of danger in the twelfth-century metropolis, of the blend of bird calls, temple bells, and human song in the streets and in the countryside. Rather than tracing general trends in urban structure or commercial development, the leading scholars in this volume concentrate on one text, on one author, or on one genre in order to restor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city, between writing and urban experience. Senses of the City proposes new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cities and contributes to a gene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



我們還有更多好書on the way

接下來的3/4見呀!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購書頁面

➤ 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


➤ 近期精選:


澄清疑點、質疑成說:「高饒事件」三十年研究成果

葛兆光:關於中國與周邊的問題,我已經在這本書裏說清楚了

近代中國民族認同的曲折發展史 | 王柯新書

这本关于清华的书,揭开中国不平等的秘密 | 紅色工程師的崛起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上山下鄉 | 佛教改革 | 左翼文學研究 | 報業改造

鄧小平 | 文革農村 | 臺灣社會 | 垃圾 反行爲 | 張愛玲

女性與戰爭 | 釣魚島 | 小王子 | 魯迅 | 楊振寧

紅色工程師 | 與中國打交道 | 彌敦道懷舊

以及:

傅高義 | 高華 | 北島 | 錢穆

周有光 | 孔飛力 | 夏濟安 | 韓南

狄培理 | 汪暉 | 李歐梵 | 何浩

周耀輝 | 周保松 | 朱麗雙 | 閻小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