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导演10年后再访大凉山:我想展现14亿中国人的多样性

和之梦放送 和之梦 2021-05-08

《走近大凉山》今日已上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影愉快
微博@竹内亮导演 亦可观看,欢迎转发支持


 前言 


「当时惊讶了,2010年还骑着驴。所以我想去看,现在的大凉山到底怎么样了。」


关于为什么拍大凉山,亮叔说起两个原因,还有10年前。


「2010年开始拍《长江天地大纪行》时,去了大凉山。那里非常穷,骑着驴过去的,当时惊讶了,2010年还骑着驴。所以我想去看,现在的大凉山到底怎么样了。」



探秘悬崖村


从南京出发,分别乘坐飞机、绿皮火车和汽车,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摄制组一行人终于抵达大凉山。


第一站,“悬崖村”。

悬崖村原名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境内,之所以这里叫悬崖村,不仅仅因为它在悬崖之上。这个村庄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中,往下垂至落差大约800米的峡谷之中是通公路的,所谓悬崖村,就是悬在山体中间的村庄。


想要走进悬崖村,需要借助钢梯,才能攀爬上这落差800米的悬崖。而在2016年底钢梯修建完成之前,村民进出村子都是通过藤梯,往下看就是悬崖,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因为进村的钢梯实在太陡,爬完一段路,有恐高症的亮叔决定放弃前往,一如既往的随意。但确实,后半段的路还很长,近乎垂直的坡度,恐怕一般人也是难以到达,这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而就在上山、下山的时间内,这一路上遇到的每个村民和进村的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亮叔会停下跟他们聊两句,了解他们的生活,询问悬崖村的现状。

有人背着打印机上山,一问才知是银行工作人员,打印机是用来给村民办理业务的;


有位悬崖村的70岁村民老奶奶,在中途缓坡处休息,她在这里卖水,虽在山下有安置房,但一家人还是住在山上。为什么还住在山上?因为悬崖村发展旅游业,而且他们山上还有田地,城里没有;


还有一位正上山的村民,背着刚买的东西回家,其中的烟是用来卖的。村子里的人会到山下背些东西上山卖给游客,增加收入,不过靠人工从山下背东西上来卖这种方式,一天只能跑这么一两趟。村民说他这是锻炼身体。



他们还需要时间



这部片子拍摄时间是去年2020年7月,就在5月12日,首批26户贫困户开始搬家,住进山脚下昭觉县城里的新房,这批新房属于政府扶持项目。

从悬崖村搬下来的人,现在都在做些什么呢?经过再次辗转,亮叔来到了村民搬新后的新住所。

走进里面可以看到一栋栋崭新的公寓楼,这里不仅仅是住宅区,也有大家的社区,有公共空间可以一起使用。新楼外墙上挂着各种标识,写着“某某技能培训班”。


首先拜访的是这里的彝绣培训班,屋子里有很多身着民族传统服饰的彝族女性,正在学习彝绣。


她们的衣服非常好看,大多都是自己绣的,「已经达到这个水平,那不需要学习呀?」

彝绣是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手艺,已有千年的历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工作人员解释,「她们需要一个组织,来做这种可以出售的」。因为很多村民刚从山上下来,不怎么会说普通话,工作人员也身兼翻译。

对于村民来说,结束自给自足的生活,通过工作来谋生,他们还需要时间。


一部为了圆梦去拍的纪录片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摄像师徐亮,曾经在大凉山做过支教,他对大凉山特别有感情,他一直说想去拍大凉山」,亮叔说。

据大可(现场导演)回忆,「仅仅凭着徐亮对大凉山的了解,和网上的一些资料,我们设定了一些拍摄方案和路线,但是实际拍摄过程中都推翻了,每天都在更改行程,但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其实前期的计划,像流水账,就是村子走一遍,能拍到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最开始也去了西昌,没什么特别的点,结果拍的素材没有用上。去了徐亮支教的地方后,结果很意外,就是有故事。」

▲徐亮支教过的双河小学门口


拍摄大凉山,如果说对亮叔而言,是时隔10年的重逢,那对徐亮来说,则是一直以来的心愿,从去年4月刚进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表示,想拍大凉山。

那时,徐亮因看到了《南京抗疫现场》决定加入和之梦,在这之后,马不停蹄参加了《好久不见,武汉》《高考2020》《我住》等各种拍摄,但在这些背后,大凉山一直是他的心心念念的地方。

2018年7月,为了当一名支教志愿者,徐亮开始了在大凉山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从南京到大凉山,生活上的巨大差距,让他十分吃惊。当时他就有一个想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过自己的镜头,让大家知道真实的大凉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终于去年7月份,从入职和之梦到确定拍摄大凉山,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他的多方联系下正式落地,「我觉得我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



镜头之外的人生



离上次支教,已经过去快2年,虽然悬崖村村民都开始走出大山,但徐亮明白,曾经支教过的学校和那里的同学们,情况恐怕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你真的没有去到那里,就想象不到」。

整个凉山地区,何止一个“悬崖村”。

从昭觉县开车需要6小时以上,一行人来到了此行最大的目的地——双河小学。

「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楼」,一到学校,徐亮就发现在原先一层平屋的教学楼后面,多了一栋三层高的新教学楼。

▲背后是新教学楼


在双河小学,每年都会有2~3名从城市前来支教的教师,黄琦老师也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在这里教了三个学期,准备要回去了。


这里学生们的父母大多数连小学都没毕业,不会说普通话的人也不在少数,正因如此,前来支教的老师会被珍视。但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在中途放弃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傍晚,大家拜访了和徐亮关系特别好的学生——俄木拉哈的家。拉哈妈妈见到徐亮,还叫他徐老师。


▲俄木拉哈家

看到拉哈妈妈、拉哈,还有他妹妹都穿着彝族传统服装,亮叔问:「你平时穿这些衣服吗?」

再平常不过的一个问题,拉哈妈妈却意外地说了很多:

「因为今天老师们要来,我特意从娘家带过来的。很高兴你们能来,真的,从心里面感谢你们。你们很辛苦,我知道,对小孩特别好。就是把所有一切都寄托在小孩身上。

特别感谢以前的徐老师,还有现在的黄老师。因为有时候我身体不好…」

重复又重复的感谢,稍微带着一点歉意。


随着这一路到过的一个个地方,大家逐渐明白,其实这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大凉山现状的片子,更在无意中触及了一个主题,叫做人生。


未完待续才是生活



「足球队的一个孩子,小哈奇。那个孩子很不幸,我们拍了以后1-2个月,出了车祸…离世了」,在4月5日的线下观影会,影片结束后的交流时间,徐亮告知了在场所有人这个意外消息。


「在山上训练的时候,他们坐车出去的时候...我想说一下,因为没有在片子里告诉大家。如果不说,我觉得挺…」

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只能匆匆一瞥大凉山人们的生活片段:


拉哈说想留在山里,拉哈父母希望他们走出去;

妇女背着婴儿种地,妇女的丈夫在外打工;

悬崖村的人们开始搬新,在山下方便上学;

而不用爬悬崖就可以上学的双河小学学生们,希望支教老师能多来一些;

有孩子想通过足球实现命运的反转,有孩子读书是为了可以休息、不用干活…


那里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和情感,有时候单纯的让人意外。

直接、害羞、诚实、自卑、害怕…这些依然淳朴的天性,是他们的珍贵,也是我们的久违。


所以,《走近大凉山》具体表达了一些什么呢?

亮叔说起最开始的粗剪版,「最开始先放他们支教,徐亮哭了,最后放足球的故事。但是最后放足球的话,那感觉脱贫就解决了,开开心心的。我觉得不对。虽然现在他们有足球队、有安置房,但是现在解决了吗?没有。」

未完待续也是一种结局,因为生活就是一直向前。

「其实大凉山还有很多美丽的、文化的一面。我觉得大家不一定去支教,但可以去那里看一看。」
——徐亮



《走近大凉山》现已上线
点击【阅读原文】,观影愉快
微博@竹内亮导演 亦可观看,欢迎转发支持

《我住》首部图书作品开启预售啦

点按封面即可进入*京东图书*下单

海外购买渠道,后台回复「海外购书」即可查收


公司声明
本内容为原创 如有盗用将诉诸法律途径


协同创作 | 解读中国工作室
编辑 | 阿群
图片 | 徐亮、大可
音乐 | 火车-程璧


D r e a m   更多精彩   M o r e
看完《走近大凉山》,她说非常感动
《非正式会谈》请了一位一贫如洗的代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