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前的文昌沙

话说佛山
2024-09-01
视频:1930年代由外国人拍摄的佛山:佛山火车站、汾江、中山桥、华英中学,循道医院等景象……

民国年间的汾江河一带,船只往来络绎不绝,两岸商贸昌盛。


南堤汾江河中山桥旁。

水上关帝庙始建于清代顺治8年,1978年被拆,庙内的关帝铜像赠给顺德西山庙,陶塑瓦脊由市博物馆保存。

曾经的水上关帝庙


民国《佛山明细地图》中的正埠码头,老佛山第一码头,位于汾江南岸,由中山桥到永安路北段,与鹰咀沙、水上关帝庙相对。码头上有接官亭,大小文武官员赴任,下属皆在此迎接,故曰“正埠”。正埠一带是佛山八景之一“汾流古渡”,官厅市也在此。

正埠一带今貌

2014年11月,水上关帝庙随着汾江河古风貌区的复建而重新建设。2016年7月,复建的关帝庙正式开放了。



1933年的汾宁路

在市一医院门诊大楼内,一块雕刻“仁术西来”四个大字的老旧杉木牌匾常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据医院史料记载,这是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南海一位乡绅送赠医院的礼物。在那个仍以中医为主要诊疗手段的年代,西医对大多数人而言属于新鲜事物,甚至敬而远之。1881年英国传教士查尔斯·云仁来到佛山开办的广济医局(现佛山市一医院),正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创立的。


昔日汾江河畔循道医院全貌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西医院之一,随着人们对西医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医院的不断发展,1890年,广济医局迁至太平坊(今禅城区上沙片区),更名为“西医院”。1908年,医院迁至文昌沙尾高岗墩一带,扩建成新式西医院,更名为“循道医院”。

1953年循道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粤中行署人民医院,图为当年的门诊部

医院从初创时就引进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现代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奠定了佛山近现代医疗事业的基础,并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为宗旨,服务四方群众。


佛山专区第一人民医院云仁楼旧照。

新中国成立后,佛山循道医院正式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广东省粤中行署人民医院,热带病学家伍学宗担任院长。1956年,医院又更名为佛山专区第一人民医院。

今日佛山市一医院


《文昌沙繁华图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佛山市第一中学》局部图。(崔国贤、崔衡晋 作)

 汾江河、文昌沙,市一医院云仁楼、香港楼、门诊部;佛山一中钟楼、科学楼、礼堂……《文昌沙繁华图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佛山市第一中学》长2米,宽0.6米,为数码铜版蚀刻画。崔国贤、崔衡晋以文昌沙、汾江河等为刻画对象,用细腻生动的笔触,重现佛山老城区旧时景象。

    画中展示了昔日文昌沙水上人家生活的风情,如疍家生活、建筑形态、街道业态、码头繁忙的运输,以及娇香花艇、粤韵红船等独特风情美景。还呈现了晒莨、酿酒、碾米、染布染纱、食品工场、竹木业等丰富的行业。

 沿着南堤路往东北方向行走,过了汾江河,便是文沙路,该路因位于文昌沙而得名。熙熙攘攘的新南堤市场、炊烟袅袅的早餐店、路边正在卸货的汽车、络绎不绝的行人……这里便是老城区文昌沙。

    佛山四沙为鹰嘴沙、文昌沙、太平沙、聚龙沙,均在汾江河之北,其中文昌沙在东边,其余在西边。四沙系旧佛山货物运向北边广州的水路保障,与佛山镇唇齿相依。文昌沙商业氛围最盛,因为地方近水,多支流、埠头、港口,这里的人擅长驾排操舟,水性极佳。

    文昌沙的繁荣同汾江河关系紧密。汾江河是旧时主要运输通道,汾江河道分成北江、东江、西江。农工商业产品多经此路,带动了农业、手工制造业(酱园、酒坊、碾米、船坞、养牛、竹木等)等发展与兴旺,成了佛山人的经济动脉。在这里,有一座建筑更是与佛山人息息相关,就是清末民初英国基督教会在此建设的医院——“广济医局”,是百年名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发轫,亦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


广济医局

    1908年,医院迁至文昌沙尾高岗墩一带,扩建成新式西医院,名“循道医院”。伴随水上运输的频繁,文昌沙变得码头林立,每个码头都有各自的名字。其中,属于循道医院(佛山市一医院)的码头就有4个,每个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别是医务人员及家属专用埠头、医疗物资专用埠头、水路病人上落专用埠头、运尸体专用埠头,表明当时医院的分类管理已十分先进。


迁至文昌沙的“西医院”

    有资料记载,最热闹的时候,汾江河聚集着从事水上运输的各类大小船艇500多艘,疍家人1300多。为了方便管理,市政府在文昌沙、大基尾新建水上新村,让疍家人居住。直到1983年,这些疍家人全部洗脚上岸。

    或许文昌沙在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当中已渐行渐远,甚至已经淹没在城市变迁的大潮当中,但在老佛山心目中,这里所承载的历史与生活点滴,永远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1919年5月30日,广东佛山,华英学堂庆祝新教室落成典礼

佛山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在中国的英国基督教中华循道公会于1913年创办的华英中学,校址设在原佛山文昌沙(现文沙路侧)。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华英中学后,使之与由南海县立第一中学和莲华中学合聚而成的原佛山中学合并,并在华英中学原址上沿用了“佛山中学”校名, 1955年8月正式定名为“佛山市第一中学”。寻根溯源,华英发轫,一中绵衍已有百余年。

 


自从孔子办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国人从六岁启蒙到终老一生,除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它学问。

到了19世纪末期,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但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抱有极端陈腐的观念,他们反对铁路、反对电报,反对机器,反对一切科学技术,他们视科学技术为“奇巧淫技”,对西方文化深恶痛绝,凡是中国古籍中没有记载的东西,他们都统统反对,充满敌意。

华英中学初创时期就明确确定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重视科学教育,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概括而言就是“发展全人教育,培育学生活出丰富生命”。

 

英国人特别重视培养人的独立精神,英国的学校设立很多学生社团组织,英国人也把这种公民思想在华英中学加以贯彻,每个年级同学组成一社,有社职员,男校在1935年开始设立社名,到1944年,先后设立了19个学生社团组织。女校也设立了近十个社团。英国是基督教新教国家,清教徒具有非常严谨的生活方式。华英中学是教会学校,在学校管理中,按照英国的方式管理一切。为了保证华英女子学校的纯洁,华英中学女校规定,从校长、教师到勤杂工,必须是女性,男人禁止入内,甚至华英女子中学的看门狗都是雌性。

英语民族的教育制度影响了世界,目前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大学,全部是英语国家的大学。英国教会创办的佛山华英中学,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完全按照英国的教育制度进行。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严重缺乏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知识体系,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华英中学特别重视理工课教育,课程设置有中文、英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圣经、音乐、体育等。

华英中学主要课程全部使用英语教学,但是从课程设置来看,西方文化固然注重,但英国人对中国孩子的教育并没有让他们忘记传统文化,学校在教授学生在学习西方知识的同时,亦不忘国学,英国人聘任举人教授国文,让学生学贯中西,融会贯通。

华英中学按照英国学校的作息制度安排学习和休息,早晨7:00-7:15分起床,然后是15分钟的体操,7:30-8:15分早餐,8:15分-9:00第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晚上9:30分就眠。这些制度确立了佛山现代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

华英中学创办后,招收的都是平民子弟,学费低廉,对一些非常贫困的孩子或者孤儿,学校免收学费。华英中学培养了大量现代化人才,可谓佛山现代文明的摇篮。


今日一中华英时期的钟楼

老校长楼

白屋

棺材巷与荷花池



  相关链接


佛山一中百年前的影像
汾江旧照话今昔
大良鉴海路七十年代原貌旧照
汾江河上的浮岛有什么用?
中山公园位于禅城区中山路汾江河旁边,进去不用门票
出事了!汾江河有人玩飞艇,船翻了,还有两个人没找到
紫洞艇,汾江潮汐涨落,常舶着六七艘
我在佛山第一次看到汾江露出这么多石头
佛山人要睇:《试析汾江竹枝词》
[话说佛山]之 “汾江一带四条沙”及“九江基”
画古迹为留下佛山记忆 佛山街坊再现“汾江第一楼”
旧照:西班牙游客镜头下的广州生活,1985年
1956年,一直未公开的中国绝版旧照
广州,1985年

高明的70张老照片

西樵镇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大沥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老照片 1956年广州 那个你没见过的老广州
芳村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佛山改革开放40年老照片
一个连广州人都羡慕的时代佛山老照片

广州,1991年

广州90年代的43张照片
民国时期的广州旧地图
老照片 1956年广州 那个你没见过的老广州
芳村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广州,1982,1983
旧照:西班牙游客镜头下的广州生活,1985年
沧海桑田,广州市痛失一景“海珠石”
1978、1979——广州印象
40年前的广州街景视频
70年代广州、佛山街头口语词汇
宜家啲广州人,已经无几个知道70、80年代流行的粤语用词…
广州城有个【旧南海县社区】

百年老照片中的广州地标,你认得几个?

1年1张,100年广州
左手CBD,右手广州塔!这一“世界之最”即将完工!
广州的记忆(1978-1979):当年去省城!

省城广州值得去的老字号,如今还有多少?

那时候的广州,你还记得吗?

回到1976年的广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