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年首届跨学科研究学术论坛二号通知

上外科研
2024-09-09
2023/12/16
2023年首届跨学科研究学术论坛


01会议日程



02

主旨报告



题目:文史大数据建设的实践与远景


当今文献的形态有纸质文献和数字化资源两大类,数字化资源的生产、检索、挖掘、分析需要特定的工具和技能。讲座将结合海内外古籍数字化、结构化及智能化的实践,指出文史大数据建设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讲座还会涉及海内外数字人文的基础设施建设,哈佛大学的CBDB(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Worldmap(世界学术地图)及新文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等问题。


专家简介 


徐永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大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和“智慧古籍平台”负责人,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俗文学理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哈佛大学CBDB指导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数字人文》《数字人文研究》期刊编委。主要研究元明清文学、数字人文。撰写、整理和编纂了《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等著述。



03大会报告


2023/11/22
NEWS微光守护者见证微光的力量
新闻资讯

报告题目:世界图像条块调查与形相学研究

报告人: 朱青生


主讲人简介: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2016-2021年)。

主持中国现代艺术档案(1986年起),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年起每年一卷),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年起每年一届)。长期领导《汉画总录》编辑计划,已正式出版63卷(截止到2022年),主编《中国汉画研究》学刊。担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期间,领导国际艺术史界联合建立全球图像链接系统,同时推进在世界艺术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与更新。著有《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十九札》等。



报告题目:文学情感研究的跨学科范式

报告人: 汪小玲


主讲人简介:


汪小玲,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包括《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弗兰克·奥哈拉城市诗学研究》等专著,并先后在《外国语》、《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语电化教学》等国内外语研究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报告题目:文本-ESG 分析与公司债信用利差

报告人: 凌爱凡


主讲人简介:


凌爱凡,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学教授,志远卓越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出站,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他主要从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公司金融理论、金融科技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等研究。在EJOR,JEDC,PBFJ,EM,FRL,JCAM,NA,《中国科学(数学)》《管理科学学报》《财贸经济》《经济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计量经济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他的研究成果曾获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和二等奖,并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



报告题目:典籍翻译的跨域传播——以《孙子兵法》为例

报告人: 韩子满


主讲人简介:


韩子满,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秘书长,《上海翻译》、《外国语文研究》、《英语世界》等编委,《语料库研究前沿》执行主编,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三项,现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中央编译局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六部,译著九部,完成各类翻译任务三百余万字,近年来主要关注语料库翻译研究、翻译与战争、中国文学外译等课题。


翻译学界有关译文传播及译文影响的研究通常假定原文和译文都在同一个领域传播,相关的传播实践往往也依据原文的传播情况,在目标文化的相同领域做出努力。但英语世界和韩国的相关学术研究标明,《孙子兵法》在英美及韩国的传播领域大多集中与经济和哲学,与国内历来主要在军事学界传播的情况明显不同,表现出了明显的跨域传播的特点。不仅与中国文化这一原文化相比出现了跨域,不同目标文化之间也出现了跨域。这种现象对于国内的典籍外译和典籍国际推广,都有明显的参考价值。



报告题目:基于语料库的叔本华作品的译者风格对比

报告人: 梁锡江


主讲人简介:


梁锡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副处长,上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学史,德国科技史,德国浪漫主义,奥地利20世纪文学。


叔本华的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汉语学界影响广泛,其主要译本有二:一是大陆石冲白译本,一是台湾林建国译本。研究者通过自建汉译本语料库,并设置对照组,对两个译本进行翻译风格的平行对比研究。



报告题目:跨学科手语研究:国际视角

报告人: 林皓



主讲人简介:


复旦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语料库研究院双聘副研究员。从事手语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向:1.手语语言学,即对手语语音、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用方面研究;2.手语认知与处理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研究手语和认知之间的关系;3.手语语料库、手语词典等相关应用型项目研究。



报告题目:中国语言学国际话语权的内涵与提升策略

报告人: 赵蓉晖 


主讲人简介:


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及语言学史,聚焦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开展跨学科的语言研究。现任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级“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主编、《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联合主编。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等等。正在主编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丛书、世界语言政策文献丛书、外语战略研究丛书等7套丛书,已出版中俄文著作26部,发表中英俄文学术文章百余篇,获省部级奖励9项。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学术话语权问题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直接关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语言学的国际话语权也是上述社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其内涵和方略有不同看法。报告从话语权定义和语言学的学科使命入手,讨论中国语言学国际话语权的内涵与目标;从话语权结构入手,讨论中国语言学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四个维度,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提升策略,并以此展望语言学发展中的一些趋势。



报告题目:世界文学谱系研究的可能性与尝试

报告人: 宋炳辉


主讲人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所党委书记。兼任《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茅盾研究会、巴金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社科联委员。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和汉语翻译文学研究。著有《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视域与方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文学史视域中的现代翻译文学:以作家翻译为中心》《徐志摩传》等著作十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入选国家领军人才(2016),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




新闻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外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