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小夫妻结婚半年闪离,内幕曝光:家庭关系,最忌讳这一点!

水木先生 水木先生说
2024-09-09

文/水木先生

来源/水木先生说(ID:shuimujunshuo)


看到一起让人唏嘘的报道。
“母亲以死逼婚,儿子半年闪离。”
小金是浙江温州人,家境尚可。
唯一有点遗憾,准确说是让小金母亲遗憾的,是小金年近三十,依旧没有女朋友。
小金无所谓。
母亲却急了,动用所有人际关系开始寻找“未来媳妇”。
孝顺儿子架不住母亲的威逼利诱。
几个月后,小金跟一相亲对象走到一起。
不久两人完婚。
有句话说得好,你不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不会认真对待你。感情也如此。
小夫妻婚后生活有苦难言。
没有爱意,没有拥抱,日常沟通回应无外乎“恩”、“啊”、“哦”几个字。
彼此相敬如“冰”。
形同陌生人的婚姻自然无法长久持续。婚后近半年,两人就走上离婚。
冷漠的原因出在哪里?
男方说,“我对她根本就没有感情,当初是因为我妈以死相逼才同意结婚。”
以爱之名逼迫孩子结婚,最后却落得这样结局。
不知道小金母亲听到儿子此言,是否会有一丝后悔?


虽然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进步,无人驾驶汽车都出来了。
但催婚,这一传统陋习,依然还在。
去年国庆假期,一对母子闹别扭视频引发讨论。
母亲坐在擦边抹眼泪:我做出了什么女儿到现在还不结婚。
女儿:回家就大吵大闹,说爱我却做伤害我的事。
河南郑州,医院精神科门诊。
一个34岁女子被确诊重度抑郁症。
这疾病成因,是父母的夺命催婚。
有一年春节,上海一29岁小伙留下一封遗书,喝农药自杀。
遗书内容是:和我一样大的人都儿孙满堂,我活着都丢脸。
万幸,抢救及时,小伙脱离生命危险。
底下评论区有个高赞评论。
“我,97年的,现在比猪都还怕过年。”


中国父母为何会如此热衷催婚?
浅层原因是,父母盼着子女早日成家。
深层原因是,父母跟子女关系缺乏界限,大到婚姻工作,小到生活琐事,都喜欢干涉。
在中国传统家教里面,父母跟子女关系界限是模糊的。
在旧礼教中,这句话很有代表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简单来说,你是我生的,你就必须得听我安排,否则就是不孝,被社会所唾弃。
如今,旧礼教虽然不存在了,但观念会传承。
那些来自集体的无意识文化,一定程度上,还在影响着当下的家庭人际关系构建。
就拿作家蒋方舟来说。
蒋方舟年少成名,9岁出书,保送清华,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你知道蒋方舟怎么评价自己的童年?
三个字:不快乐。
因为蒋母对蒋方舟控制欲非常强。
上到成绩,下到交友,全都得按照蒋母意思来。
最严重时,蒋方舟曾以“跳楼”来反抗母亲。
也正是受母亲控制欲影响,蒋方舟在成年后,形成“讨好人格”倾向。
她非常在意别人评价。
在人际交往时,不敢跟人撕破脸,不敢对别人说“不”。
活得痛苦又拧巴。
值得一提的是,母子缺乏关系界限,还会诱导妈宝男的形成。
朱雨辰是无可争议的妈宝男。
拍什么戏,参加什么综艺,得先让母亲点头。
甚至,恋爱也被严重干涉。
有一回,朱雨辰带女友回家。
但见完家长没多久,朱雨辰就跟女友选择了分手。
原因是,朱母认为“女孩穿得太露”,不满意。
朱雨辰为何妈宝到这种程度?
原因就在于,朱母跟儿子从小建立的关系就是病态的,缺乏边界感。
朱母说,照顾儿子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
朱雨辰却说:她太无微不至了,让我觉得我已经不太敢去反抗她。


没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催生了太多人生悲剧。
有人被迫选择不喜欢的专业。
有人被迫嫁给了错误的人。
有人成为妈宝男而不自知,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这些教训,给所有父母,或将来会成为父母的人,提了一个醒:育儿一定要有界限感。
成年人关系之间需要边界。
父母跟孩子也是。
至于边界在哪,请参考阿德勒这一原则:
要辨别一件事谁来决定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就拿备受争议的“早恋”来说。
在很多父母眼里,十八岁之前恋爱,是绝对禁止的事情。
他们将早恋视为洪水猛兽,轻则头口呵斥,重则棍棒伺候。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完美陌生人》影视里面一位父亲的做法。
17岁女儿还在读书,交了男友。
那天晚上,女儿打电话给父亲,说:男朋友希望我留在他家过夜,不然会不开心,我不知道怎么办。
换一般父母,可能早就臭骂一顿叫人赶紧回来。
但这位父亲回答是:
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如果你以后回想此事,嘴上都会带上笑容,那就去做吧。如果你不这样认为,或不太确定,就别去,你还有大把时间。只是担心他不开心,这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理由。
电话挂断,一小时后,女儿敲响家门。
她听从了父亲建议。
这位父亲做法之所以让人称赞,原因在于他只给建议和引导,而没有强求、苛责。
他把选择权依然留在女儿手里。
早恋是这样,其它事情也是。
高考,交友,婚恋,乃至人生所有选择,父母都只能是给予引导,而非强制干预。
给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孩子在成年后,人格才能独立。
话说回来,做父母,要有边界感。
做子女的,面对父母越界,也要学会守住界限。
关于怎么守住界限,精神分析心理学里有个技巧:
温和而坚定的拒绝别人。
“坚定”是指立场。
“温和”则是指态度上不带有愤怒或谴责。
比如催婚。
母亲哭哭啼啼说:你再不结婚,我就死给你看!
那么妥善回答是:我理解你很着急,但结婚是我的事,强迫不来。
切忌,不要妄图说服对方。
人是不会道理说服的。
无用的争论只会消耗你的情绪,然后更接近妥协。
你需要做的,是不断“温和而坚定”地重复自己立场。
可能有人担心,万一关系还是闹掰怎么办?
要我是,闹掰就闹掰吧。
这种决裂不是不孝,相反,而是在帮助父母进行观念的成长:人要为自己而活。
为别人而活的人,终其一生都被困在世俗的条条框框里面,谨小慎微,怨气重重。
为自己而活就不一样了。
有想法,爱自由,不抱怨。这一生,无憾。


作者:水木先生&卓绝,来源:水木先生说(ID:shuimujunshuo),剖析社会,分享教育观,与500万读者一起成长。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每晚21:21,与你不见不散。让我们的呼声,成为推动世界改变的音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水木先生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