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援疆社工记》连载小说·第二章

2017-06-06 喜欢听故事的 社工客

这是原创专栏『社工说』

发布的第  11  篇文章

(往期精彩内容见文末)

出品 | 社工客

(ID:shegongke)

作者 | 李勇

『社工客』原创专栏特邀作者

李勇,社会工作师,浙江嘉兴市美学学会理事,新疆兵团作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民族团结社会工作,公益原理。原创专栏主要分享民族社会工作方面实务及理论内容。


作者已发布文章:

1.边疆社会工作调研札记

2.公益的旷野:从留守儿童到留守老人,浙江援疆社工师的回家路

3.郑西坡:一个工会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情怀|社工说

4.五月,与社工相关的节日 | 社工课

5.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亲历记 | 社工说

6.《援疆社工记》第一章·初来乍到 | 连载小说

本文大概

10148

读完大约

12

分钟

《援疆社工记》第一章·初来乍到 | 连载小说

接着上一章继续


唐人边塞诗里面有蒲公英吗?梁民一到南疆,就发现地里面长着很多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不会“惹得众芳妒”的普普通通的植物,它没有桃李的花朵娇艳,没有玫瑰月季芬芳,但它传播着春天的气息,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在田间、沟谷、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等处处开放。可这种生于道旁、荒地的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价值,我们国家卫生部新近将蒲公英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书上介绍说,蒲公英“花罢成絮,因风飞扬,落湿地即生。”每当初春来临,蒲公英抽出花茎,在碧绿丛中绽开朵朵黄色的小花。花开过后,种子上的白色冠毛结为一个个绒球,随风摇曳。种子成熟后,像把把小小的降落伞,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户,孕育新的花朵。蒲公英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国西北和西南。


中国好人网援疆社会工作师梁民在今天的网络日志里的语气常常很文艺,他写道:


今天在太阳下面,蒲公英,你沿着风儿的手臂,一缕一缕告诉大地:人间直到没有流动留守儿童,这个故事里生长在快速变动时代的主人公们,—点—点地在田间隐蔽、故去——那时候,新农村今夜星光灿烂。


蒲公英飘飞到哪里,脚底下所有的土坷拉,都作证般的唱着说:“过往集市的记忆,不用纸张去叠,我是坚强的花朵,落在野地,像在家乡。”



1


“研究生,你可惨了。”胡爽爽对身边的曾瑶说。全校仅有的眼镜女曾瑶,被同学们称为“研究生”,她曾经获得流动儿童作文竞赛南疆赛区二等奖。


“是啊!怎么会这样……”看到红榜上自己的分数,曾瑶心里很不是滋味。连正眼都没看“同是天涯落榜人”的胡爽爽。


做了3年零9个月流动加留守儿童的曾瑶与“分毫之差的阿拉伯数字”以前只在诗句里相会,而今变成真实的遭遇了。初中毕业考试她考了3个全班第二,只数学考了76分,否则就达到学校的“直升”线了。那条线要求凡每门课均考到80分以上者,可免去升学考试直接读本校高中。 


曾瑶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李小曼。估计语文老师的当警察的老公一定叫她曼。考完试,曾瑶的同班同学胡爽爽就公开说:“我们班那鬼班主任才乐意研究生滚蛋回家呢。她只希望留下前十名和叫她表姑表姨表婶表姐留下来考高中、复读。” 


爽爽考得十分不爽,索性道出了积郁在心许久的牢骚话。她爸爸是克孜尔镇修造厂的会计,官再小也是个干部,比曾瑶的爸妈在镇砖厂当工人要强多了。她听爸爸说过不少镇派出所与镇一中的黑幕,都是他们当干部的在酒桌上喝多了“失言”讲出的真话。


其实曾瑶考完毕业考也并不感到舒心。首先就是因为数学差了4分不能直升,再就是身体十分不适,耳鸣,神经衰弱,蹲久了一站起身就晕得要倒地,可能是贫血。爸妈是小学勉强毕业的砖厂职工,怎懂得那么多的营养学知识,只知道顿顿饭给女儿喂饱即可,有病就看医生。曾瑶这几天躺在床上读《航空知识》和《著名高等学府介绍》,越读越向往北航、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北师大,只觉得自己起码还要三年才能遂愿,况且身体的柔弱也似乎在暗示:不能再继续读书了。好可怕!



2


爽爽则一连几天用大部分的时间泡在镇上唯一的一间网吧里,用QQ与北京、上海的“好友”海侃。她爸反正知道这几天在等通知:要么继续上课参加升学考,要么提前放假等待九月份参加初三复读班。

令爽爽特别惊异的是,在班上数一数二成绩好的曾瑶,由于升学考那天突然发烧,发挥失常,结果同她爽爽一样面临读初三补习班的悲惨命运。
  

曾瑶妈可受不了这个打击,她立刻去找女儿的班主任李小曼。


“我女儿考前还好好的呐,昨就考成这个样子?不可能嘛。” 


“有什么不可能的?曾瑶一贯体质差,你们大人就一点不注意孩子的营养,她在长身体就该补充营养,特别是女孩子,更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吃好东西,不是只吃饱就行的,懂吗?” 


“唉,现在已成这个样子了,只能上补习班,你看可以吗?”


“你去找教务处,并不是每个人都交了钱就可以上的呀。曾瑶差垦区录取分数线三十分呢。” 


曾瑶爸爸直想用鸡毛掸子揍她,转念又怕女儿十五岁了,打起来哭哭闹闹叫街坊笑话,就换了一种惩戒方式:让曾瑶干家务活。他的瑶瑶和军军以前很少干家务活,理由就是上学读书要紧,功课好了就有出息。现如今连个高中都没考取,不让她干活能成?一边看女儿干活,爸爸一边骂女儿“不中用”、“没出息”、“丢人”、“只能去捡破烂”……骂得脸上沟壑纵横,胡茬乱抖。“要是沉不住气读书就别生在这个世上!这个世上不读书哪有出路?你看你爹妈累得那个熊样!挣那点血汗钱养活你们,容易吗?”



3


上了克孜尔镇第一中学初三补习班,曾瑶开头那几天蛮认真地记笔记、抄生词、写家庭作业、上课从不走神、不让思想抛锚。
    

可一个礼拜过后,曾瑶终于被楞头青的化学老师太没水平的讲课激怒了,捧起本一化学课本偷偷地自学起来。课桌抽斗、操场上、林带中、卧室床上都是她自学高中化学的身影,她拿出了以前在初一学英语,在初二学物理的劲头。她憋了一大口气:凭什么成绩比较差的同学都升高中了,而我却留了级,读这破烂“初四”?


曾瑶完全没有意识到,她的初三同班同学胡爽爽没有来上补习班。也许她自知且被公认不是读书这块料吧,故此爽爽的流失起初并没有引起初三年级师生的任何关注。这个三岔小镇的交通四通八达,去省会只168公里,去垦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只有37公里。而且省会与垦区总部所在地都有火车可直达西安甚至以远。爽爽极有可能如小镇上许多少女一样,去大地方打工了,挣钞票糊口并为出嫁做准备,小镇的少女很少嫁给同镇的男子,他们都没有前途,和克孜尔镇一样没有前途。
    

可当爽爽的会计爸爸惊惶失色地出现在初三补习班班主任曼的办公室里时,一条烈性消息立刻炸开了镇第一中学的每个角落。
    

人小鬼大。胡爽爽这个让人看上去并不机灵的小个子女生,居然独自去上海会她的网友了。
    

团场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连续一周动员大家利用一切可能方法联系到胡爽爽并劝说她回校回家,告诉她,她的老师、同学和父母亲人都盼着她从上海回来,期望用亲情、友情、师生情哄一个十五岁少女恋家恋乡而抛却网恋。
    

班主任李小曼在班里自此就十分着重宣扬网络的害处。什么让学习分心,让女孩子把持不住自重的心,让社会上的不良事物进入校园干扰正常学习云云。这些废话严重地打扰着曾瑶的自学进度。因为一度曾瑶他们被令在周记里自剖:与网络决裂。
    

曾瑶不愿说假话,又不愿继续面对李小曼的纠缠不休,于是,她写了决心书,与网络在书面上划清了界限,尽管她的心里藏着一千个一万个无奈,她还得一任它们在织文字的决心、书面的网。

 

 

4

 

每个人都有回忆,尤其是从四川老家来到新疆的补习生曾瑶。很多回忆都躺在曾瑶的同学录《蒲公英》里,那里面有两张冉玉的照片,是她到六年级上学期要转学的时候,到学校图书室前面的空地上照的。现在,冉玉也没有考上高中,去了一所民办学校的高中部。冉玉的语文老师推荐她参加流动留守儿童作文竞赛,经过一番充分准备以后,她获得三等奖,闯入了梁民的视野。


曾瑶也喜欢写作,可是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初三学生不参加任何第二课堂活动。写作文可以,只能以应试为中心,不能写书店里卖的“新概念”作文。

曾瑶爸爸难得回家一次,只要回来,就会去找老师,总要提起:社工师这个孩子在四川长大,四川人脾气倔,跟着奶奶长大,13岁来到社工师们两口子身边,感到很不适应、很不幸福,她很想回老家。可能是她对童年的回忆成为她向前走的包袱。老师,请你多关照。这点儿小意思,放在这里了。谢谢啦。

补习这个词儿也挺妙,在小镇上没有“家教”这个词儿,就把补习的词义定在了因分数不上线而落榜的初三或高三的学生再读一年初三或高三上了。 


补习班的学子们个个都因“补习”而成熟了不少。这个补习机会是他们用一年两千元钱的高价学费换来的哟。受义务教育使他们不懂世事,而今他们知道,学校对钱的讲究不亚于百货日杂商店。只是学校出卖的是分数及上线升学的机会而已。


补习生曾瑶知道,外出拾棉花的父母正在被酷烈的阳光暴晒,为的是给女儿赚学费生活费……


直到参加了蒲公英文学社,并凭着自己的诗作当选社长,她才放弃了辍学打工的计划。

  

 

5


《蒲公英》是同学录的名称,对曾瑶来说,里面的照片定格着“我的爱”。扉页,有自作的诗:

那清鲜的娇态
与表面矜持

 我的爱

外红而内白
招惹孩子们喜欢
我更是把一只苹果吃完
甚至让它的红皮也不留下

和胃液和电脑桌上的音箱
一起等待
高亢的食欲来临
而后 斑斑驳驳
以G调走如游丝走出我情感的农家庭院

我的爱

你外红内白

你忽然远走的绿叶
还有感情上住在红旗坡的甜

 


6


 “没想到,我们还是老乡哦。”梁民和曾瑶认老乡了。


文学社社长曾瑶告诉梁民,她祖籍广东,爷爷说她家是湖广填四川那会来到四川落户的。四川老家有四亩果园,两只狗。


曾瑶的弟弟曾勇是民办宏达中学附小五年级1班的学生,所以她对加入蒲公英文学社的宏达学生冉玉很友好。


和曾瑶选择在公办学校复读不同,没考上垦区高中,冉玉进了民办宏达中学,这所学校是一个克孜尔镇里最有名的流动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高一有6个班,冉玉被分在6班。


在校园里,冉玉主动和曾瑶说话,问曾瑶记不记得她?曾瑶当然不记得,得到了她的反复确认:“曾瑶你记住,我叫冉玉。”然后她带曾瑶去找白娇——家住得很近的一个文学社社员。她说同是社员的张妍是个很不好的学生,经常在背后说别的同学坏话,而且说她哥哥在巴山中学读初中,要让他来打某某同学。同学们很不喜欢她。曾瑶听了她的这番话,一边点头一边说:“你不是也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吗?”


至今为止,曾瑶对她的作文一点印象都没有。说明她的作文很不能让曾瑶感到有兴趣,或者她根本就没有写过一篇让曾瑶能够读到的作文。

 

蒲公英文学社的工作得到了镇里最著名的两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祖克拉和钱传燕两位校长亲自担任顾问。不过,钱传燕当顾问更多是出于礼貌,因为她和粱民都是援疆志愿者,一条船上的人要相互帮衬。


新学期梁民发现高一新生对文学社表现出了少有的积极性,让文学社的工作进展有了群众基础。更让冉玉一入校就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她一举竟聘“编辑部主任”获得了成功。


副社长熊娟在高一1班,个头矮矮的,搂着冉玉:“新官上任,该你烧三把火啦。”


冉玉:“呵呵,你要我咋干我就咋干呗,你说吧,咱们烧啥火?”


熊娟:“招收新社员,你分管招收编辑。”


冉玉应了声:“好!”


文学社最小的社员,是三年级的茹仙古丽,她的上一年级的八岁表妹,叫茹克孜,长得和俄罗斯族人差不多,经常一起出入,一天下午,身为文学社编辑部主任,冉玉在学校门口见到她俩,对茹仙丽说让:“写写你的家庭,好吗?”她同意了。冉玉还注意到了穿着一件很脏的校服的社员孙江,似乎让人一眼就看得出他的留守儿童身份。


四年级的社员张艳,同时是校园广播站播音员,干什么都很积极。参加编辑部成员预选时,张艳写的是《我的家乡》,说她来自安徽。她的爸爸是给华能商贸城运送家具的,张艳说她家有五个孩子,冉玉看了感到很惊讶。张艳当晚还到6号宿舍冉玉的寝室上门求教,给冉玉念诵了三篇作文,其中有一篇《我家的房东》,一开头,是这样写的:

 

“京京”,一开门,我抬头一看,这不是房东阿姨吗?真令人失望。


我垂头丧气的叫了一声:“阿姨好!”


阿姨说:“怎么了?今天是你的生日,应该高兴才对啊!”


我说:“阿姨,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是爸爸妈妈要工作,没人为我庆祝,我好伤心啊。”


阿姨安慰道:“怎么会呢?傻孩子,不是还有阿姨陪你吗?”


我疑惑得问阿姨:“阿姨,你的小宝宝怎么办啊?”


阿姨说:“没关系,他爸爸在陪他,我来为你庆祝,好吗?”


我高兴地连连点点头。心想:多么善良的房东阿姨!

 

开头这样的响亮,“我还不一定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冉玉心想。虚心的张艳还是拿来请冉玉给她做“指导”,让冉玉觉得很受宠幸。


张艳展示了几张以前的广播站工作照。她还说以前去过垦区图书馆,用的是她姐姐的阅览证。


“我姐姐在垦区重点职专上学。”张艳一边说,还给爱看书的冉玉看了垦区图书馆的一张宣传单张,上面写——

 

垦区是由上海援建五百五十万元、垦区出资一百七十万元建设的,图书馆建筑面积6017平米。垦区图书馆始建于2002年7月,2003年8月峻工。垦区图书馆位于市迎宾路五十七号,隶属于垦区文体新闻广电局。我馆是垦区又一座标志性的大型文化设施,同时也将成为垦区文化形象工程,是全区民众读书学习借阅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和文献信息传输中心,并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本垦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冉玉感到张艳是自己的书友,但她很明显对做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有兴趣,并没有一口应承举荐她进编辑部。临走,张艳问:“今天晚上10点,晚自习放学以后,还来不来?”


冉玉说“不来。”心里决定向熊娟推荐这个小才女。


熊娟同意让张艳进入编辑部,并且担任副主任。冉玉首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艳的班主任欧阳老师,这位30岁不到的年轻班主任很高兴,还特意给冉玉提供了张艳同学父亲的电话号码。


 

7


 张艳的同班同学、社员李龙飞要加入编辑部,冉玉就他的初选作文谈了一点体会:“你的文章的主要问题是空的议论太多,而实的例证很少。”


李龙飞态度很诚恳,说:“那我拿回去修改”。


说完,冉玉让他读《新农村建设报》上的一则消息——

 

新疆有392万农民工,他们的子女从农村来到新疆以后,造成严重的“流动儿童”问题。六一快到了,他们有一个梦想……

 

他把“梦想”读成了“闷想”,而且不能通读,有不认识的字。


冉玉说:“你先练习写小的日记,多读报纸和黑板报上的材料,下个学期,我们招收编辑的时候,你再来参加面试吧。”


五年级的社员许运召也来面试编辑部成员,可能是这个调皮的男生今天准备得比较充分,反而紧张起来了。“老师好!”冉玉笑了:“你叫我同学就可以了,我不是老师。”


最后,公布了的录取名单,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编辑部第一次例会在镇一中图书室开。


马玉婷,很漂亮的小女孩,扎着两只小辫子,像在教室里讲课一样,端正地坐在第二排。郭强和文涛,一看家里很贫穷的那种,很喜欢写作文,曾经在学校作文竞赛中是三等奖得主。还有郑文波、陈雪梅、李上琴,他们都是校园广播站播音员。李上琴的弟弟和她一个班,面试那天,弟弟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学习成绩很好,参加过预赛。开第一次编辑部例会那天,她说她的弟弟已经回家了,她是从网吧里把弟弟找回来的。


 

8


 文学社办公室设在镇一中图书室。经过两周的筛选面试,蒲公英文学社招新工作进展顺利,一共招收了新成员24人。报名的达到112人,通过第一轮筛选,名字下面加红的为重点,名单旁边写上她的感受,把综合素质好一些的标明。工作告一段落,冉玉和熊娟向指导老师梁民汇报了战果,老师微笑着说:“目前,我们的工序和娱乐界‘选秀’类似,这得承认。以后要加以区别:这是做教育,不是搞娱乐。”    


一天下午,熊娟的数学没考到90多分,挨数学老师打手掌一下,“棍子粗,打得疼。”高一(1)班的熊娟对冉玉说。和自己一个班的李丽莎“更惨”,冉玉听说李丽莎由于不交作业,挨老师打,“哭了没有?”“眼泪掉下来了,但没有哭出声。”冉玉见熊娟回答她的时候并不悲伤。“我要看看她的手掌是不是被打肿了,她不肯。”熊娟说。


“不准体罚学生!”冉玉挤眉弄眼、振振有辞地对熊娟说。


“你还玩愤青呢。”熊娟奚落了冉玉一句,只管低着头想事情,没再搭理冉玉。

塔里木盆地扬沙天气影响了副社长和编辑部主任晚餐时的食欲。


 

9


 镇一中学生宿舍基本上按照民族来分配。初三补习班女生宿舍都被安排在全校最破旧的七号楼,还是1楼,最吵闹的楼层。入住当天,补习班的八大霉女名单就贴在门上。

 

7114寝室(女)成员名单

宜鑫(九年级三班,住宿:7114室)

李艳(九年级三班,住宿:7114室)

蔡雅雅(九年级三班,住宿:7114室)

何威(九年级三班 , 住宿:7114室

韩露(九年级三班 住宿:7114室)

李上琴(九年级三班 班长,住宿:7114室)

袁英(九年级三班 住宿:7114室)

曾瑶(九年级三班 住宿:7114室)

 

期末考试刚一结束,李上琴、宜鑫、曾瑶她们建立了一个工作组,代表蒲公英文学社,走进维乡,工作组的组长是曾瑶,祖克拉校长和梁民是顾问。时间: 2015年6月30日—7月4日。


曾瑶、宜鑫和李上琴给工作组的活动定了一个主题:感性多于理性,行动多于言说。本来,梁民定的主题是:同在祖国蓝天下,共享乡土克孜尔。曾瑶领导的工作组没有采用。


然后,梁民给同学们做了活动背景介绍:文明委、教育局和扶贫办联合下文,规定城镇公办学校必须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镇一中作为垦区公办中学,必须和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共同发展“对子”,开展教研、扶贫和民族团结活动。

这一次活动,曾瑶带领的七人小组去的地方就是镇一中的帮扶对象库木巴什村小学。


以下,是曾瑶交给祖校长和粱民的工作日记——

 

 @6月29日  “起飞”的一天

 

通过祖克拉校长热心联系,自治区司法厅驻垦区劳教所的警车把十一名营员(也是汉语教学志愿者)和两位老师送到营地。我们从克孜尔镇经过40公里的跋涉,来到库木巴什村小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很快熟悉了起来。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是少数民族孩子能够和汉族学生“不陌生”。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夜间,来水了,我们洗了个够。

 

分工:十校的蒋帅负责文艺,要筹备临走前的文艺联欢会;民办银河学校熊娟负责出黑板报;银河学校王童等人负责做饭,有人说他做饭不好吃,他不高兴了。宏达学校白娇因为没有得到矿泉水,而生气不吃晚饭,后来吃方便面充饥。中饭是在教室的厨房用的。晚饭在餐厅用的,

 

电视间也打开了,我进去看了甘肃新闻。本想组织大家去看新闻联播,结果没有实施。

 

学校多功能厅也给我们开放了,白娇等人在里面看动画片。临时班长汪潞说她不喜欢看动画片,而喜欢看连续剧。

 

教室里没有电,我们准备到寝室里去开总结会议。

 

@6月30日  第二天

 

我们一天的安排:起床、朝话、吃饭、门口接孩子、上课、午饭、午休、上课、放学前洗手、送孩子放学、晚饭、总结得失。

天气阴晴不定,下雨,停电,没写日志。学生志愿者大多没有写日志,我提醒他们一定要写,这不是隐私,而是工作。

 

@7月1日  今天是第三天

 

 “民族团结”是本次营会的主题,每天的课程安排大致和平时课程表类同: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只不过,语文包括写字、拼音、朗读、说话。今天是来这里的第三天,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二天,学生越来越多了。

 

下午,在多功能厅放碟片的时候,点数,一共来了48个学生。

 

下午放学,一年级调皮蛋阿米尔的父亲来到学校,问儿子为什么没有回家?我们心里很不安,对这个阿米尔很生气。听白娇说,这个阿米尔个子不高,很顽皮,爱掐人,中午把赵青青的腰掐青了,还掐了白娇。

 

阿米尔的父母都是乡医院的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父亲是防疫科的。今天下午是虚惊一场,在巴扎那边找到了这个小子,带到学校跟我说一声娃娃找到了。听白娇说,这个顽皮的阿米尔已经犯过事,中午没有回家,说是老师在上课呢,还把别人的碟片弄丢了,他爸爸就给他买了一片,作为赔偿。

 

这样的孩子,在村小里还有一些,看来,把村小办好十分不易。

 

@7月2日  紧张而欢愉的第四天

 

孩子们之间的打架事件还有发生,但是有所减少。学前班班长举报说,有2个同学(宗尔巴,依明江)去河里游泳去了,教导主任罗海英老师说这两个孩子平时不好好学习,以后不让他们来学校了。

 

我听见阿依米格尔骂文涛“勺子”,文涛不愿意了。这个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在乡农技站工作,开学第一天我就认识她了。她“冤枉”白娇,说白娇“打”她了,白娇很生气,今天上午罢课,一节音乐课没有上。由于罢课,班级没人管理,班里弄得很乱。我很生气。

 

为了预防疾病,早上进门洗手,下午放学洗手。为了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

 

中午,有三个维族不回家的孩子和我们一起用餐,为了民族禁忌,我们没有给他们吃肉。

 

下午,七校四年级3班的迪丽达尔没有来。这个“志愿者”奉行“不能对孩子太好”的教育哲学,打骂孩子,上午有一个男孩子一直在哭,就因为迪丽达尔撕掉了他的钱,还在班上狠狠地训了他。我看见这个男孩一边上课一边抹眼泪,心里觉得同是维族人的迪丽达尔有点太“那个”了。

 

下午,学前班体育课,我发现孩子们还是不能分辨“左右”,你说“向右转”,有很多孩子很迷茫的向左转。一年级的体育课停了,为了确保安全,不能让孩子们整个校园里疯跑。

 

安全教育今天和卫生教育同时进行。

 

@7月3日 第五天

 

库木巴什村小学阿依先木古丽校长决定开除两名因为偷偷游泳而犯规的学生:宗尔巴和依明江(看他脸上的调皮表情,心里就很清楚他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宗尔巴的妈妈下午赶来,校长很不耐烦,说:把孩子带回去,以后不要再来了,我不要他!妈妈打了孩子两个耳光。相信这样的举动,对其他看见宗尔巴被开除的孩子有所警戒。我听说,学前班起码有七个巴郎子偷偷去河里游泳。

 

排队给每个孩子洗手,然后送走学汉语的孩子,下午,总结会上,我说道:自组织是一个团队发育成熟的标志,而我们的团队一旦没有了领导,就各行其是,这说明,我们没有达到目标。


临到末了,医药费用徒然增加。文涛发烧了39.4度,打针、吊液,去库木巴什乡卫生院治病,花23元。去一个中西医诊所为一个巴郎子治病,花3元,买一盒子“金嗓子喉宝”,五元。

 

给银河学校四年级1班班主任欧阳老师发短信,说“贵班熊娟同学在小组活动的表现很不好。”

 

自治区司法厅驻垦区劳教所的车不能来,我们回克孜尔镇有了问题,因为身上钱不多了。对娄甜甜等人宣布了我的初步决定:明天下午走。

 

@7月4日 第六天,收队

 

天气晴好,下午,曾瑶、李上琴等人把五十多个孩子聚集到一起,举行了联欢会,没有音响,不够尽兴。


在活动期间,大家的生活充分阳光化,所有人的面孔都黑了不少。


两辆车送组员们,车费一共是72元,每人6元。回到克孜尔镇一中,首先給组员们的爸爸妈妈报平安。张霞的妈妈來电话问情況、家长中最多电话询问的,就数张霞的妈妈了。

 

第一个回到家的当属十校的蒋帅,我们的车子把她送到家门口。第二个下车的,是熊娟。

 

梁民说,明天,请你们都到学校图书室來,总结这次小组活动的得失。

    

至此,蒲公英文学社小组活动结束了。祖克拉校长要求写一个“民族团结活动圆满結束”的报道,给《塔里木垦区报》,并报垦区教育局。

    

打开电脑,看看网络上的信息,城市生活迎面而来。


梁民在中国好人网的日志中,总结了他的小组社会工作:

 

在库木巴什村的收获大体有四:(1)熟悉服务对象、建立信息档案,训练团队精神,(2)为五十多名民族儿童接触,学习他们的歌舞,也给他们教授汉语,(3)培养了独立做事的能力,(4)认识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


在克孜尔镇,以前的读书班和现在的文学社能不能代表关爱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共享蒲公英大行动的新进展?我想还不能,因为,40个人的小团队不能代表什么。只有大多数流动儿童参与进来,或得到实惠,我们的活动才具有了“代表性”。

    

克孜尔镇的汉族流动儿童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既流动又留守,二是生活在少数民族当中,所以,只有和另一个弱势族群(以农村维族学生为代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负负得正”的社会工作效果。

 

 

10


 在袁英家门口,一个操河南口音的男子出来,曾瑶以为是袁英的家人,后来才知道是袁家的房客。显然,袁英家的房子比较充裕,但不一定很富裕,所以把房子出租给外乡人。


和曾瑶深交的第二个补习生是袁英,所谓深交,在曾瑶看来,就是深入对方家庭进行交往。和第一次见到蔡雅雅的家人不同,这次是应邀到袁英家中。袁英的妹妹袁丽,是镇第一中学附小的学生,小名叫丽丽,在镇第一中学附小五年级2班当班长,很有人缘,“姐姐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女生当班长一般都会遇见难管的男生,曾瑶问她怎么管好班的?她说不听就打呗。曾瑶拿出她在图书馆里写的作文,问她为什么把抗震救灾的作文写得那么不好,她说不会写。

来镇第一中学附小读书以前,袁丽曾经在两所学校读过书:四川老家的学校和克孜尔镇民办新星学校。家有10亩果园,两只狗。院子里的一口大锅里煮着给狗吃的饭,很多。


袁英家的客厅里有大彩电,但没有电脑。沙发摆得很整齐。


袁英的家人不多。她的父母一般回家很晚,有一个哥哥已经结婚,另过。有一个15岁的哥哥小学还没有毕业,“在外面混,不回家。好不容易找回来,一回家就跟曾瑶爸妈吵架,他一听说干活,跑得比谁都快”。


袁英家的大门口已是个公共娱乐场所,“曾瑶,你爷爷就在门口打麻将。”结果,曾瑶在门口却没有见到她的爷爷。

 


11


镇第二中学校长钱传燕,和粱民一样,是援疆志愿者,原籍在河南。


和粱民等志愿者不一样的是,她把13岁的外甥女王爽英从河南老家接到了克孜尔镇,在一中附小六2班就读。这可是援疆界的新闻。王爽英也成了镇一中的名人,担任少先队大队长,曾瑶陪王爽英去电视台录制过一次节目,当天,在电视台直播室“蓝厢”里,王爽英一遍一遍地背诵作文,摄像师不断矫她的正平舌音和翘舌音,头上淌汗,在灯光和摄像机镜头面前还不住地吭巴。急人。

不幸的是,王爽父母离异,却从不对班里同学说。不仅不说,还有意无意给人造成她父母没有离异的假象。

 


12


为上补习班,爸爸带着曾瑶去过祖校长家。客厅不大,电视机就摆放在大书柜的上方,那天晚上,爸爸把说话的声音放得很轻,害怕影响校长女儿在另一间屋子看书。出门的时候,客厅旁边书房的门没关严,曾瑶瞅见校长女儿趴着睡着了,书还摊开在桌子上。


校长说她最反对“早恋”。她举了一个例子,说曾瑶以前的同班同学某某少先队大队长,和六3班的一个父亲在坐牢的“混混”在一起,“有时候,那个男生晚上去找她。她死不承认。说跟那个男生是一般同学关系。”祖校长出于对这个大队长的重视,硬性干预了此事。她让政教主任——一位汉族老师——找来了男生的母亲,那个男生的母亲很肉,找来也没什么效果。

“还好,孩子的学习没什么影响。”祖校长对粱民说。

 


13


 宜鑫,比曾瑶小7个月。有一个弟弟,是镇第一中学附小六年级(2)班语文课代表。祖克拉校长说,宜鑫像小子一样,是个假小子,经常和男生在一起疯,还学会了说粗话。


“她长大了就是女汉子。”祖校长很幽默。


不过,宜鑫的学习成绩和王爽一样好,也去过电视台录制节目。在电视台“蓝厢”里,她在一个队列的后面录制,没想到却很顺利。就是嗓子比较沙哑,是因为小时侯“很霸道”,有一次头被别的小朋友打破了,哭了一天,就把嗓子哭坏了。


宜鑫爸爸曾经在一中汉餐食堂当大师傅。有一天早晨下雪,喇叭没响,曾瑶她们起来晚了,进入餐厅,这位厨房的大师傅指着时钟,而不是指着曾瑶和冉玉,和气地告诫孩子们:“要按点来吃饭,要不然,吃不着热的。


敬请期待第三章~~~



连载的第二期不知道有几个小伙伴连续看了呢。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以及社工类小说的看法。


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2014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社工客】主页面菜单—资源库—搜我

输入你想了解的“关键词”

安卓用户

or在后台对话框回复“搜索指南”


【社工说】专栏已发布文章

1.又是一年毕业季,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社工说

2.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 社工说

3.或许有一天,这些方法我们都用了,我们的案主却毫无反应… | 社工说

4.敢问路在何方 | 社工说

5.郑西坡:一个工会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情怀|社工说

6.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亲历记 | 社工说

7.《援疆社工记》第一章·初来乍到 | 连载小说

8.承认吧,你不是完美的!人生第一课,学会接纳

9.“价值中立”?说着容易做到难!

10.选择做社工的原因千千万,我只有这5条原因!


『社工客』原创专栏文章转载请后台回复“授权”

微信原创保护功能最新升级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