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储槐植、何群 | 论我国数量刑法学的构建

储槐植、何群 中国法学 2023-08-17

储槐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 群: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数量刑法学实质是一种刑法研究方法,经由罪刑量化解析以期达致罪刑均衡的正义境界。在我国,将定量因素规定在立法中,通过立法对法益侵害没达到一定数额的行为进行除罪化处理,这种立法模式,与欧陆各国通过行为性质进行入罪、通过司法自由裁量进行出罪的处理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数量刑法学主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合理运用,对我国立法和司法中涉及定量因素以及相应刑罚量运用的合理性进行理性评估,从而实现刑法追求的实质正义。陈兴良教授指出,“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建立数量刑法学这样一门学科,但对于刑法中的数量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了许多定性分析所无法获得的结论。” 随着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带来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性变化。构建数量刑法学的客观条件已逐渐成熟。


一、构建数量刑法学的背景和基础

犯罪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刑法学的更新与进步,特别是将数学方法引入到犯罪统计与刑罚效果的评估,为犯罪预防与犯罪防控带来了新动力。对犯罪现象的研究主要借助于实证的方法,而实证的方法主要是以数学为基础的统计学及计量学。具体到我国,随着刑事法学的继续发展,实证研究在我国刑法学领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运用在刑罚效果的评估以及量刑均衡方面的量化评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刑法学的发展。


二、数量刑法学的功能分析

罪与刑是刑法的两个核心问题。刑罚直接关涉到犯罪人的切身利益,对当事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在司法的过程中,对刑罚的研究和分析显得极为迫切。罪刑均衡问题不单单是立法者努力思考和努力解决的刑法学重要问题,也是司法者在具体的司法裁量中秉持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发展数量刑法学,用科学的方法锚定犯罪行为与刑罚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避免经验式估推配刑方式导致的罪刑失衡的弊端,具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和较大的实践价值。

(一)用数学方法精准评估刑罚适用的效果

对刑罚现状的研究需要运用以实证研究为代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刑罚运用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和讨论,并结合各国的具体实践,在对问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观察是评判的基础,刑罚的运用及刑罚效果的具体体现是测量罪刑是否均衡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研究罪刑均衡问题,首先离不开实证研究。而实证研究包括调研和数据统计,既有立法层面的数据统计,也有司法层面的具体运用方面的数据统计。随着实证研究的继续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学方法、数学建模以及模糊数学等数学方法,精准计算出刑罚实施的具体效果,这对实现刑法正义所要求的罪刑均衡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理性评估个罪的合适刑罚量

“在经验世界里,人们往往是通过刑来认识罪,即刑罚是一种易感触的力量”。 在刑罚的世界,刑是可以量化以及可以用数据表达的。因此,从刑的角度,可以找到数量刑法学的落脚点。不管是基于立法,还是司法的问题,或者是二者综合的因素最终导致罪刑失衡,其结果都是刑法正义的缺失。为了真正实现刑法正义所要求的实质正义,在刑罚配置的过程中,虽然影响刑罚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刑罚的效果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测量和表达。

以我国《刑法》第338条规定的污染环境罪为例,为了评估该罪在实务中具体适用刑罚量的合适度,借助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发现本罪刑罚适用的真正问题所在。通过建模评估发现,污染环境罪刑罚适用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于刑罚的惩治力问题,即在现有法定刑不调整的情况下,司法处理依然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可以通过提升该罪入罪率﹑提升司法中该罪量刑的刑罚量等,提升该罪刑罚的惩治力。通过评估模型能看出,除了刑罚的惩治力问题,该罪还存在刑罚威慑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模糊数学分层综合评判方法可以看出,污染环境罪虽然在理论上争议非常大,但具体到刑罚量的配置,最大的问题在于司法中具体裁决的问题。其次,污染环境罪存在的重大问题为,该罪刑罚的威慑力不足。要解决刑罚的威慑力,除了司法裁量加大刑罚量之外,主要还需通过刑事立法调整法定刑的配置。综上,用数学的方法评估出个罪司法实务中合适刑罚的量,对我国某些有重大争议的个罪之刑事司法和刑事立法有着相当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从经验式估推配刑到数字化精确配刑

在我国目前的定性加定量的立法模式下发展数量刑法学,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化罪刑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刑法正义所要求的配刑均衡。“法定刑配置不是立法者恣意为之的事情,它必须得到某种合理化的控制。法定刑配置的合理化追求体现的是犯罪对刑罚的本能制约,它要求法定刑配置应当以犯罪为限度,追求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内在等同性,表现出对于具有意志自由的犯罪主体充分的理性尊重。” 随着数量刑法学的发展,能够改变之前依靠经验的估推式刑罚配置模式,精细化我国刑法典关于个罪的法定刑配置。


三、数量刑法学的实践价值

公正与效率是刑法追求的两个重要价值,而在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效率价值显得愈发重要。为了尽快实现刑法正义,效率成为一个重要考量要素。通过高等数学之数学模型等手段在刑法中的运用,既可以提升司法效率、精确化刑罚配置,又能科学化刑罚结构,实现刑法的正义价值。

(一) 提升司法效率

在刑罚裁量的定量分析方面需要有数字定量方法的引入,以快速解决司法裁量中定量因素与刑罚配置之间的关系问题,锚定行为对应的具体刑罚量,最终快速高效地实现罪刑均衡。

(二) 精确化刑罚配置

用数学的方法,可以测试出个罪实务中具体适用刑罚量的状态到底是趋轻还是趋重。以上科学的数量结果,是从实然的角度观测刑罚适用的量,能为刑事司法和刑事立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 合理化定量因素

立法中定量因素确定的选择和确定,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反复论证,以确保罪刑均衡原则的实现。同时,当立法出现各种偏差时,需要司法采取必要的权重进行调试,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罪刑均衡。数学方法的引入,对科学化、合理化刑法中的定量因素意义重大。

(四) 科学化刑罚结构

我国刑法的现代化,即刑法结构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刑法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刑罚结构的调整。随着数量刑法学的发展,运用高等数学﹑数学模型﹑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找出我国刑罚配置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适时作出相应调整,以推动我国刑罚结构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四、数量刑法学的具体内涵

哲学家康德认为:“在特定的理论中,只有其中包含数学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科学。”数量刑法学,就是把刑法的相关因子数字化、数量化,然后以这些数量为基础,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后,使其成为解决刑法学中相关具体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数量刑法学主要是借助数学的方法,将一些之前只能通过经验感知的问题用具体的数据表达出来,并通过数据表达找寻出规律和问题,为刑法研究提供更广阔﹑更科学的渠道和方法。

(一)通过数据精准预测防控犯罪

预防犯罪是现代刑法学发展的重要基点,也是现代刑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刑法的重要任务之一的预防犯罪,大数据也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为犯罪预防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手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AI+犯罪预防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对犯罪态势的感知、认知、预测和预警,而且降低了犯罪预防的成本,拓展了犯罪预防的深度和广度。相较于以往的犯罪预防偏重于经验的运用,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犯罪预测,运用统计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方法,将犯罪态势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由宏观预测转向微观预测,由纯数理模型转向‘数据+模型’。进而提高了犯罪预测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犯罪预防模式的缺陷。”

(二)精准化司法量刑

在我国,对量刑数量化已经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进和人类思维观念的拓展,传统量刑方法的更新改造具备了观念和技术的可能,不少法学工作者开始借助决策学、数学科学、电脑技术等新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索量刑的科学化问题。

(三)用数学方法科学化配置法定刑

具体到个罪中的法定刑配置,即立法上的罪刑均衡,一直是近代以来刑法理论研讨的问题。尽管各国都有自己相应的理论和具体国情,但罪与刑的合比例对应,是现代刑法追求之正义价值的重要内容。罪刑失衡可能是立法上的问题,亦可能是司法上的问题,或者立法司法皆有问题。司法的过程一方面是践行立法中关于罪与刑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是实际地解决具体的纠纷和矛盾,希望通过罪与刑的对应关系,达到罪刑的真正均衡,以实现刑法正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深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我国的数量刑法学,用数学建模等高等数学研究方法,用数据量化、科学化罪刑关系,以达到实质意义的罪刑均衡。数量刑法学的发展,将更好、更高效地实现罪刑均衡,进一步推动我国刑法学的发展。


结 语

数学是调节理论和实践﹑思想和经验之间差异的工具。现代文明中,有关理性认识和征服自然的部分都有赖于数学。罪与刑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介入方能提升其科学性。数量刑法学旨在借助数学方法量化罪刑关系,将影响刑罚的诸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实现刑法所追求的罪刑均衡。数量刑法学具有提升司法效率、精确刑罚配置、科学刑罚结构等功能,随着实证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用,数量刑法学的发展将为我国刑法学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划时代的重要贡献。


本刊已发相关主题的文章还有:

1. 郎 胜: 《我国刑法的新发展》(2017年第5期);

2. 徐光华: 《“以刑制罪”视阈下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再认识》(2016年第6期);

3. 赵秉志: 《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

4. 周长军: 《量刑治理的模式之争——兼评量刑的两个指导“意见”》(2011年第1期);

5. 劳东燕: 《罪刑规范的刑事政策分析——一个规范刑法学意义上的解读》(2011年第1期);

等等。

文摘来源:《中国法学》2019年第3期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快速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